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及低空经济政策发展历程
低空经济系列研究之二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及低空经济政策发展历程
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简要历程
(一)空域分类化管理改革
(二)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
(三)空域协同化管理改革
二、低空经济国家政策发展历程
(一)概念提出期
(二)初步发展期
(三)快速发展期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了《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35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实现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同年,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A、B、C、D、E、G、W7类,其中G、W类为非管制空域。
三、低空经济地方层面政策、措施汇总
自2021年2月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至今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被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多个地区根据国家规划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有关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北京、广东已成为全国低空经济领军省市,上海、安徽、四川、苏州、沈阳、武汉、天津等众多省市也快速响应,纷纷抢先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抢抓低空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于2024年5月起草发布了《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之都、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该行动方案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量化目标并对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北京将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健全低空产业体系,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
在北京市低空经济发展布局中,依靠扎实、全面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丰台区已领跑“低空经济元年”。目前,丰台区已聚集了115家低空经济重点企业和110家外围关联企业,产值规模近400亿元;以河西地区为主要承载地,丰台区正加快规划建设200万平方米的低空经济产业园;此外,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也已落地丰台,未来,联盟将以聚拢产业上下游资源,突破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工作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为实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化、安全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关村延庆园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立志成为国内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日前出台的《关于促进中关村延庆园无人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便提出将支持中关村延庆园持续提升空间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北京市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形成超百亿元规模的无人机产业集群。
中关村房山园近年来则是深耕“航空应急救援”领域“前店后厂”模式来为低空经济提速。对于暂时没有财力“买地”建厂的企业,园区既提供研发空间,也提供厂房空间,且彼此间隔不远,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最大限度激发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效率,也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
依托科技产业和资源优势,北京在创新聚集、企业聚集和资本活跃方面均领跑全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4年5月印发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在三年内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作为广东省低空经济发展的“领头雁”,2023年底,深圳七部门联合出台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4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举措;2024年初,深圳市人大常委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成为我国首部专项针对低空经济产业的地方性法规,为深圳市布局“天空之城”奠定了法治基石。目前,深圳已形成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
珠海市也积极响应政策,于2023年11月在高新区成立了珠海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推动联盟企业抱团发展、做大做优;为快速培育壮大低空经济新兴产业集群,2024年5月30日,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生态、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和强化产业要素供给等方面作出了部署规划。有专家认为,珠海在跟深圳的协同上有非常清晰的布局,更多是把场景开放出来,利用低空经济赋能实体产业,甚至创造出新的产业类型。
除领跑的北京和广东外,全国许多省市均开始着手抢滩低空经济新赛道。上海市发展低空经济潜力巨大,具有无可比拟的航空产业人才集聚和成熟完整的“三电”供应链优势,eVTOL头部企业也均在上海集聚。虽暂未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出台详细专项政策,但今年3月,“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区”已在金山揭牌,在华东无人机基地率先启动上海市低空协同管理示范工作。示范区的顺利揭牌将为金山无人机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全国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不断夯实基础。早在2021年发布的《上海民用航空产业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中也提出,“要协同长三角建设成为世界级民用航空产业集群,重点沿G2高速公路打造航空产业链走廊。”同时,针对支持无人机融合应用提出:“重点发展中大型旋翼及复合翼工业无人机系列产品,融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
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在《推动浙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布局无人机、通用飞机等高端航空服务业,打造现代化航空产业集群,到2027年基本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
此外,安徽、四川、苏州、沈阳、武汉、天津等众多省市都相继围绕低空经济出台了相关行动方案或征求意见稿。安徽、江西、重庆、广州、贵州、武汉、苏州等众多省市均已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其中,苏州今年新签约16个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
如今,在各类政策措施的扶持下,低空经济格局已逐渐成型,未来还将释放出更多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