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兴智库新质生产力原创研究之八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历史脉络及阶段性进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赢得制胜先机的重点关注领域和政策主攻方向。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围绕制约科技成果转化及其相关问题,不断深化政策机制改革,涵盖宏观政策、法律体系、统一技术市场、成果转化激励、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税收优惠、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沿革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表1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历程回顾

从政策发展沿革上,可以看到,伴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日益深入发展,问题和难点逐渐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经历了由宏观举措逐渐转向重点突破、再到聚焦关键问题的一个发展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角度、多层次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管理机构为中国技术交易所、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以及各省市科技厅等。目前,国家建设了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和示范区,目前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12个,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有420多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各类)总数超过1.5万家。
从投入看,国家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公布数据,2023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量达到33357.1亿元,比上年增长8.4%,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增速高于“十四五”时期“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规划目标,目前位居世界第二位。从投入强度(R&D/GDP比重)看,202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5%,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在全球位列第十二位,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
从产出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成效稳中有升,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效显著,在量子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相关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连续5年稳步提高,2023年签订技术合同95万项,同比增长22.45%,成交额达到6.15万亿元,同比增长28.6%。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达到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科技成果转化实质上是科技成果的流动与演化过程,在此过程中,围绕供需两端充当中间促进作用的两大角色分别是政府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包括以下6种方式:(1)自行投资实施转化;(2)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3)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4)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5)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6)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六种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都有其自身特点,结合科技成果的实际情况,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结合起来运用,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转化方式。例如,具备完整的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产业化产业链的企业,可以采用自我转化,提高转化效率、节约成本;而缺乏一定转化能力和资金的企业,则可以考虑采用合作开发,共同享受转化收益。

图1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转”与“化”两个方面,“转”是指从科技成果的研发到技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让,主要是科技成果供应方(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工作室等主体)将其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包括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与软科学研究成果)供应给科技成果需求方,一般是企业。“化”即科技成果被深度再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小试、中试、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等过程节点。

图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示意图
多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虽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在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差一倍,众多具有巨大潜力的科研成果未能充分实现其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原始创新能力待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国基础研究仍存在重大原创性成果“多而不精”,高质量成果产出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供需不平衡。高校院所开展的基础研究大多面向前沿领域,能够与产业对接并快速产业化的成果较少,难以匹配企业需求。从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的两端看,高校院所和企业在目标、能力和体制机制方面,缺乏协同和有效衔接,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是成果转化服务机构能力待提升。与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需求相比,当前专业化、社会化的“大而强”的技术转移机构较少,成果转化载体平台和中介服务能力尚存不足,载体平台资源整合能力不强,不能对高校院所和创业者提供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机制仍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研究、开发、商品化转化、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政策往往由多个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政策落实尚没有跨部门的协同机制。同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许多部门政策没有相关落实方案或缺乏相应配套落实举措,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首页
ꄲ
国兴观点
ꄲ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历史脉络及阶段性进展